在新落成的北京西单文化广场中央,人们又聚拢在他们熟悉的科普画廊前。历经20年的风风雨雨,这条京城闻名的科普画廊已成为西单路口精神文明活动的中心。
在北京,像西单科普画廊这样的科普阵地正发挥着宣传科学,反对迷信,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重要作用。
北京市科协的刘培温副主席今年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“花掉”160万元,这是北京市今年为加强科普文学创作而拨出的专款。“钱越多,越要谨慎”,刘培温掂量得出这百多万元的份量。他告诉记者,为了保证创作质量,科协已经淘汰了十几部作品。
其实,北京市委、市政府对于科普工作的重视并不是今年才开始的。20年来,特别是1994年中央提出关于加强科普工作的若干意见以来,科普工作就没有放松过。以西城区为例,1996年至1999年区财政共投入科普经费280万元,1998年全区用于科普的经费达805万元。北京还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了科普联席会议制度,经常性地制定并评估科普工作的具体方案和实施成果,科普工作还成为干部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。
目前,北京市共有各类科普场所近40个。天文馆、科技馆等专业科普场所充分发挥着科普教育功能;博物馆、图书馆、文化馆等社会公益场所也都结合自身业务实际,增加了科普宣传的内容。而北京动物园、北京植物园以及各类自然保护区也开展了有关环境、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科普活动。一些中央在京的高校、科研单位也给予北京科普工作以支持,一些实验室、车间向公众开放,帮助人们直观地了解活生生的现代科技。
每年五月,北京都会举行一次有上百万人参加的集体活动,这就是已成功进行了五届的“北京科技周”。今年的主题是“环境连着你和我”。在北京月坛街道的南沙沟居委会,年过六旬的赵大妈就是科技周的一位“绿色志愿者”。她负责向大院里的居民宣传环保知识,并督促收集废旧电池以及清理白色污染。
不仅是一般的居民,北京市的各级干部也是科普活动的重要对象。市委组织部等部门和中国科协科普研究所连续5年举办“北京领导干部高科技知识系列报告”。朱光亚、邓寿鹏等一批知名科学家分别作科普报告,使领导干部的科技素养有了明显提高,为他们决策的科学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。
自1982年以来,北京市已举办了16届“青少年科技月”活动。这项活动以“提高科技素质,培养创新精神”为宗旨,每年约有130万中小学生参加。
科技活动与生产的密切结合在京郊农村中最为突出。1998年市科协与中国农科院等单位合作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了10个农村科普示范基地。北京农村致富科技学校已在7个远郊县建立了分校,五年来,累计招收学员9552名,其中7555人取得了结业证书。一大批学员成为致富能手和科技致富带头人。
现在,如果您在英特网上输入“http://www.bjkp.gov.cn”,一个名叫“北京科普之窗”的网站就会出现在您的眼前,这是北京科普宣传的全新途径。轻轻一点,从高科技前沿到科普文艺,从农村科普到生活百科,完整而详细。北京市科协的同志告诉记者,他们的目标是让其点击数超过100万次。